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市场转型升级,老行家变身“网红”卖货,昔日地摊搬进商业体江门古玩市场迎来“新江湖”

发布时间:2023-07-27 17:14:11 来源:江门日报

古玩地摊搬进商业体,环境舒适人气旺。

古玩商家直播卖货。

江门古玩市场曾是全国闻名的古玩收藏品集散地。每逢周末,从蓬江区中心市场至范罗岗商业城的古玩“天光墟”热闹非凡,国内外众多收藏爱好者聚集于此,现场人潮涌动,吆喝声此起彼伏。

然而,近些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外地古玩城兴起、新冠疫情冲击等种种原因,江门古玩市场逐渐走向了平淡,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愈发难得一见,不少店铺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资料图】

面对困境,江门古玩行业打响了一场转型升级的攻坚战:老行家变成“网红”,一场直播卖货数十万元;昔日地摊搬进商业体,提升环境聚集人气……线上线下齐发力,江门古玩市场迎来“新江湖”。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辉煌不再 从全国闻名到门可罗雀

贵广古玩店店主许文成来自贵州,虽然他在老家就有收藏钱币的爱好,但与古玩真正结缘是来到江门之后的事情。2005年他到江门游玩,见识了范罗岗古玩“天光墟”的盛况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个行当。“当时我还在东莞一家工厂打工,从江门回去后就辞职了,跑过来‘铲地皮’、摆地摊,从零开始,一干就是18年。”许文成说。

在江门古玩市场,不乏像许文成这样的外地商人。据江门市收藏研究会粗略统计,目前,江门市区有500多家古玩店,其中约两成的店主是外地人,而每周末在东仓里古玩文化城、幸福新村、范罗岗商业城等地举办的地摊集市中,有超6成摊主来自外地。

在江门市收藏研究会会长李岩科看来,江门之所以能聚集众多玩古玩的人,与其本身的历史传承是分不开的。“江门的古玩市场有着悠久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古玩交易市场之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闻名全国。”李岩科说。

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江门的收藏爱好者在浮石街和上步路之间的“故衣街”进行买卖,形成了江门古玩交易市场的雏形。当时,这条街上有许多旧衣服买卖,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前旧的衣服都有,同时也有大量的陶瓷、字画、玉器、旧家具等售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江门古玩买卖也越来越活跃。1989年10月,有关部门为规范市场秩序,在中心市场开办了专门的旧玉器市场。1993年至1997年,江门古玩市场达到鼎盛时期,不仅吸引了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的收藏人士,连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友人也慕名前来“淘宝”。

时至今日,古玩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行当,还是江门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众多商家、藏家、市民的回忆和情感。记者了解到,在江门,许多古玩店铺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已经经历了两代人的传承。

江门古玩市场曾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近年来,由于外地古玩城的兴起,本地市场管理欠规范,再加上疫情冲击,江门古玩市场逐渐走向了平淡,不少古玩店铺门可罗雀,有的甚至面临倒闭。如何依托原有的市场优势,让江门古玩再次“出圈”?成为当下众多商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转型升级 江门古玩市场再现生机

线上:

老行家变成“网红” 一场直播卖货数十万元

在互联网时代,江门有不少古玩商家行家将商铺“搬”到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将传统古玩文化带上“直播风口”,借助“互联网+”让江门古玩市场再现生机。

逛地摊捡漏、到农村收货……2019年,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副会长、江门市收藏研究会执行会长赵昔勤拍摄了几条自己的工作日常,并发上了某短视频平台,没想到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短短一周,他的账号就有超过2亿次的播放量。

“古玩本身带有神秘色彩,在互联网上有很高的关注度,而且很多人想不到原来收藏古玩的门槛并不高,在地摊、农村,几十甚至几块钱都能‘淘’到宝,所以我们的短视频一出来,马上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赵昔勤说。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受到冲击,线下店铺经营受阻,赵昔勤又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卖货。

“下面带大家欣赏一对民国的精品灯笼瓶……这对拍品是440号,有缘的可以把它们拍回家,好好收藏。”晚上8时,赵昔勤在直播间里向在线网友们介绍各个藏品的历史和工艺,像这样的直播,他每周要进行3—4场。

“每场直播人气好时大概有1000多人在线观看,一些特殊场次,如现场开旧保险箱等,能吸引更多人,最高峰时有几万人在线观看。”赵昔勤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账号有接近90万粉丝,一场直播经常可以卖出数十万元的货,每月线上营业额近300万元,占线上线下总营业额的8成。

为了提高网店的公信力,赵昔勤还邀请广东省拍卖行、广东文博单位的专家对店铺的藏品进行鉴定,每件藏品都有经过广州市文物局审批的证书。“有证书,消费者一看就觉得很正规,买得也更加放心。”赵昔勤说。

吃到直播红利的不只赵昔勤。虽然许文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只有2万多粉丝,但在他的直播间里,1小时也能卖500多只公鸡碗。“通过互联网,商家不仅将传统点对点的销售,辐射到了全国市场,还将古玩文化从少数人圈层带进了大众的视线之中,为市场培育出更多的古玩爱好者。”许文成说。

不过,许文成也提醒,喜欢古玩收藏的消费者,在享受更加便捷的线上交易的同时,也要多去古玩市场了解咨询,多向行家请教再去购买,切莫被部分黑心直播销售带入陷阱。

线下:

昔日地摊搬进商业体环境舒适人气旺

江门古玩市场以地摊起家,因发展得早而名声远扬,但也因管理混乱而屡遭投诉。与此同时,近年来,外地古玩城逐渐兴起,如广州西关古玩城、中山三乡镇的古旧家具大市场以及四会、汕尾的玉石交易市场等,其规模和设施都逐步超越江门。业内人士纷纷建议,江门要加快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的古玩集聚地。

江门古玩市场历史悠久,聚集了众多收藏家。

上个周末,江门东仓里古玩文化城内人潮涌动。园区里举办的古玩地摊交流会,吸引了省内外400多户古玩商家进驻,陶瓷、玉石、书画、钱币等各类古玩藏品集中亮相,每天有近5000名国内外的收藏家、艺术家、古玩爱好者前来“淘宝”,在业内掀起了一场古玩交流热潮。

“为了助力江门古玩市场转型升级,延续范罗岗‘天光墟’的地摊文化,东仓里从去年6月开始,每逢周末都举办地摊交流会,至今已举办了100多场,目前每周固定开档的摊位已有300多个。”江门东仓里古玩文化城负责人王俊杰介绍,未来东仓里将以古玩文化为主题,打造成为集古玩交流、展览、鉴赏、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以前范罗岗的古玩‘天光墟’人气很旺,有些摊档占道经营,环境也比较嘈杂、脏乱,的确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不便。如今‘天光墟’从露天搬到室内,人们再也不用日晒雨淋,周边环境干净整洁,逛起来也更加舒适了。”市民周忠东说。

除了热闹的地摊交流会外,记者还留意到东仓里古玩文化城内开了不少古玩店铺。“目前已有40多户商家进驻,在二楼开设了古玩门店。未来我们还会加大力度招商,通过门店和地摊相结合的模式,将东仓里打造成为本地新的古玩交流集散地。”王俊杰介绍。

当下,古玩进“城”已成为新趋势。记者走访市区发现,在江门市蓬江区白沙益嘉园淘宝城,也有10多个摊贩在一楼摆摊,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旧货市场。此外,江门还在规划一座白沙古玩城。目前,该古玩城已建成一座古色古香的房产项目,外围连片的商铺计划用于招商。

创新探索 推动“古玩+文旅”融合发展

线上线下齐发力,江门古玩市场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然而,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未来江门古玩市场的发展优势在哪里?对此,不少业内人士都提出,要注重发挥华侨文化的特色,推动“古玩+文旅”融合发展。“侨是江门最大的特色,江门同业要把古玩文化和华侨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和其他地方的古玩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李岩科看来,一方面,要注重收藏华侨旧物,用古玩说好侨乡故事;另一方面,要把古玩和具有侨乡特色的碉楼、咖啡、餐饮等元素相结合,创造更丰富的华侨文化体验场景,以文旅带动古玩,以古玩赋能文旅。“每年在湖南长沙举办的湖南文物交流会,是全国古玩界的一大盛事,目前已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江门市文物研究会副会长梁锡强认为,湖南的经验值得江门借鉴,通过举办大型古玩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江门古玩市场在国内的影响,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据了解,今年以来,江门已举办了多场具有侨乡特色的大型古玩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众多收藏家、古玩爱好者前来参加。“江门的华侨文化很有特色,这次我是特意从中山过来参展的,希望能通过藏品、古玩,多了解一些江门的华侨文化,顺便也能参观一下《狂飙》取景地。”上周末,古玩收藏爱好者林女士在江门东仓里古玩文化城,参观侨乡江门东仓里文博会暨江门市收藏研究会会员藏品展后如是说。展会的举办也带旺了周边的餐饮和酒店的生意。“上周末的展会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午市和晚市基本都满座了。”位于江门东仓里古玩文化城三楼的顺颐居酒家负责人豆小姐告诉记者。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商家将门店开在了景区内,通过不同主题将华侨旧物串联成线,向游客展示江门独特的华侨文化。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东北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9   联系邮箱:2913236@qq.com